新型国产隔膜气动左心辅助泵(罗叶泵)的临床试用肖学钧1范瑞新1成安衡1罗征祥1张镜芳1吴若彬1以群1高婉梅叶秀叶泵)临床试用4例病人的经验。临床资料及结果本组4例病人均为心脏手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病人,其中1例合并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3例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效果不满意再行左心辅助,1例直接行左心辅助。左心辅助时间30.3~116h平均78 1h本组死亡3例,1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脏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脑出血。本组存活1例,左心辅助期间出现左颞叶和顶叶脑梗死,右侧肢体偏瘫,经治疗后好转出院,随访6个月,右侧肢体活动明显改善,一般情况尚好。结论新型国产隔膜气动左心辅助泵(罗叶泵)在抢救心脏手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中显示能较满意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有较IABP更显著的效果。在应用时要把握时机,尽早应用。然而,左心辅助的应用仍存在安置较为复杂,易渗血等不足之处,有待今后进一步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使国产辅助装置在我国得以更广泛地应用。
近年来,随着心脏辅助装置的改进和发展,国外上海市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提高,据统讦1‘2,存活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20左右上升至90年代的50以上。国内目前尚无商品化的国产心脏辅助装置。我们自1990年开始研制隔膜气动左心辅助泵一罗叶泵,经体外测试,耐疲劳试验及动物存活实验,证明罗叶泵符合临床应用的要求,于1998年5月开始临床试用,至2000年3月共4例病人因心脏手术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应用了罗叶泵行左心辅助循环(LVAD),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及结果例1女,49岁,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及狭窄,三尖瓣关闭不全,心房纤颤,心功能W级。于1998年5月20日在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替换、三尖瓣成形及左心房折叠术。术后需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返复苏室。5月21日7AM应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15g/(kg*min),多巴酚丁胺7.4Mg/(kg*min),付肾0.5Mg/(kg*min))收缩压仍下降至70mmHg,并出现少尿而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及腹膜透析。经39hIAEP后血压仍无明显上升,于5月22日12PM在复苏室开胸,经升主动脉吻合1. 2cm供血管,经房间沟置入36F左心房引流管,接罗叶泵,启动驱动系统,正压为110~120mmHg,负压为10 ~20mmHg,收缩百分比为迟关胸,少量渗血用血液回收机回收。升压药用量逐渐减少,病人神志清楚,但病人一直无尿,术后第7天家属放弃治疗,自动出院,LVAD共116h.例2男性,63岁,诊断为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多支冠状动脉狭窄,陈旧性右心室心肌梗死,于1998年10月29日在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手术(CABG),共搭5条桥。术后关胸时血压下降,心搏无力,再次建立体外循环(CPB)转流,且置入IABP,心律血压稍平稳后关胸入复苏室。术后第1天心电图出现ST段明显抬高,心肌酶学检查也示明显升高,考虑有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50mmHg,并出现少尿,行腹膜透析。术后第3天血压仍逐渐下降到40~50mmHg/20~30mmHg,下午7时在复苏室再次行CPB并在CPB下安置LVAD再撤离CPB,辅助流量3至80~90mmHg/50~60mmHg.病人在复苏室行CPB后未清醒并出现无尿,频发室性心律,术后第7天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LVAD共114h.例3,女,36岁,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变,心房纤颤,心功能W级。于1999年11月15日在CPB下行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形,左心耳结扎。术后心肌收缩无九不能脱离CPB,经用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及IABP,仍不能脱离CPB,即行LVAD,辅助流量3.8~42L/min,LVAD后血压能维持100~110mmHg/60~70mmHg,且升压药逐渐减量,撤离CPB延迟关胸回复苏室。病人当日清醒,尿量好。术后第1天下午出现胸管引流量增多,撑开胸骨,发现心外膜起搏导线植入处出血,经缝合后止血。该病人因间断给予小剂量肝素(5~ 10mg)全血激活凝血时间(ACT)在200~250s.病人于术后第2天出现昏迷,经神经内科会诊认为脑出血的可能性大。病人后因反复出现室性心律例4男,47岁,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特发性心房纤颤,心功能I级,于2000年3月14日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替换术。
术中见左心室肥厚扩大明显。手术顺利,关胸时出现心搏骤停,经多次电击不能恢复心跳,重新CPB转流254min,仍不能脱离CPB心电图示ST段明显升高。在CPB下行LVAD,辅助流量3.5~40L/min,LVAD后减CPB流量,撤离CPB,血压维持90~100mmHg/50~60mmHg,延迟关胸入复苏室。术后当天患者清醒,尿量满意,无血色素尿。在LVAD期间未用肝素,ACT维持160 25h,患者血压平稳,心电图示ST段降至正常,逐渐减少LVAD辅助频率及驱动压力,血流动力学平稳,撤离LVAD.患者在LVAD期间出现右侧偏瘫,失语,CT证实为左侧颞叶和顶叶脑梗死。经高经药物治疗及IABP,血压仍为70~80mmHg/40~压氧、理疗、针灸等治疗后右侧肢体活动有改善,术后57d出院。随访6个月,患者目前右侧肢体活动逐渐恢复,一般情况尚好。
LVAD是抢救心脏手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的一种有效办法。本组4例用药物或IABP效果不明显的病人,经用LVAD后血流动力学均有改善,且能保持稳定,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减少。例3、例4术后不能脱离CPB经用罗叶泵行左心辅助后,血压维持正常水平能顺利撤离CPB,说明罗叶泵在抢救心脏手术后重度低心排比IABP有更明显的效果。
本组例1术后出现重度低心排例2出现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经用药物及IABP无效,且出现少尿,行腹膜透析之后才使用左心辅助,虽然应用LVAD后,血流动力学改善,但由于LVAD应用时间太迟,病人低血压时间太长,出现肾功能及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例3、例4因术后不能脱离CPB,在手术室即行LVAD,辅助循环效果良好,全身各脏器得到较满意的灌注。因此,我们主张在抢救心脏手术后重度心低排的病人,如果行IABP后效果不明显则应尽早使用LVAD.出血是使用LVAD主要的并发症。本组4例病人安装LVAD后均延迟关胸,例1在供血管与升主动脉吻合口处有少量渗血,其余3例供血管及左心房引出管的吻合口均未发生出血。但本组病人由于体外循环转流时间较长以及LVAD对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一些破坏,加上延迟关胸,胸骨后骨膜及骨髓可能渗血,使纵隔及心包引流量多。本组病例均出现这一并发症。我们采取的措施是将血液回收,再输入。由于输入回收的血液含有少量肝素,如果病人抗凝不当则可能引起较严重的渗血。例3由于4~6h使用小剂量肝素(5mg)致使ACT偏高,出现脑出血昏迷。例4病人则未用肝素,ACT也能维持150~200s.因此,我们认为LVAD期间ACT宜维持在150~200s.心脏手术后即刻行LVAD的病人,术后24~48h内在密切监测ACT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不用肝素抗凝。
使用LVAD期间的血栓栓塞发生原因主要与血泵的设计、接触血液面材料、抗凝不合理、败血症等有关。WagnerI3等指出,血栓形成与泵应用的时间无明显的相关性,而与泵的每搏输出量及血小板的活性物质释放有关。本组4例病人终止LVAD后取下罗叶泵检查显示泵体光滑,无血栓形成。仅见例4在罗叶泵与左心房引流管接口处出现纤维素形成。
结论新型国产隔膜气动左心辅助泵(罗叶泵)在抢救心脏手术后严重低心排中显示能较满意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在这方面有比IABP更显著的效果。
在应用时要把握时机,尽早应用才能取得较理想的效果。然而,LVAD的应用,仍存在安置较为复杂,易渗血等不足之处,有待今后进一步总结经验,加以改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国产LVAD在我国得以更广泛地应用。